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职场法则 > 文章正文

“内圣外王”的管理心态

作者:中科一品分享 来源:www.yipinaizhi.com 分类:职场法则 时间:2024-09-06 14:03:41

“内圣外王”的管理心态

“内圣外王”的管理心态

每次外出给企业管理者授课,笔者一般都要问这样一个问题:什么叫领导力?什么是领导

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,而翻开一些管理类经典教程,对领导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,比如影响一个团队完成既定目标即为领导就是常见的几个定义之一。

但我的看法与此不同,我认为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内圣外王

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,它源于道家圣有所生,王有所成,皆原于一之说,后被儒家思想纳用,并赋予其新的内涵。所谓内圣,是指人内在的涵养和操守,对人伦关系和准则的领悟与把握;所谓外王,则是把自己的修养用到实践中去,达到社会大治。简单来说,内圣外王就是内具圣人之德性,外行王道。

从儒家教学思想和体系上说,内圣外王需从人生三纲领(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)做起,以八条目(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)为进修阶梯。简言之,内圣即修身,是修养自己德性智慧的精神追求;外王即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是成就功业的人生抱负。其中,以修身为本,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末。

那么,内圣外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?我们暂且来看一下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另外四个字——修齐治平。修齐治平从何而来呢?

它来自四书五经中的《大学》一文: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,格物而后知致,知致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已至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,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。

纵观那些历史上成大事者,无不十分注重修炼内圣外王的功夫。比如曾国藩终生修德持身,在慎独上下工夫,自我要求极其严格,所以后人将他作为读书人的典范,认为他是内圣外王、道德文章传天下的圣人。

如今,追求内圣外王之道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。特别是在企业界,很多大企业都把内圣外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培育,并且对内圣外王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。劳斯莱斯汽车创始人莱斯爵士有这样一句格言:圣之道至善至美,不臻者,创之造之。该公司将其诠释成内圣外王,认为圣也者,尽伦者也;王也者,尽利者也。两尽者,足以为天下极也

著名管理专家戴万成先生也认为,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,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,才能推动企业顺利发展、长盛不衰。内圣即人、心、技、智、得、道,是修己的六个方面;外王即态、谋、势、易、善,是安人的五种途径。管理,其实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。

如果用现在的管理语言来定义修齐治平,修身可以定义为自我领导,或者说是自我人格完善;齐家可以定义为团队精神修炼,讲的是如何与人相处;治国可以定义为领导下属,是对人的领导能力;平天下可以定义为组织管理,就是管理一个组织、部门的能力,包括人员领导和业务管理。这四个层次,也是由内而外的。

通过这么来定义,修齐治平在企业管理上也就有了实际的应用意义,这也就是我要定义的内圣外王领导力的四个层次。

在现代企业管理中,对领导力的定义一般都偏向于领导力之,很少有人讲领导力首先是领导人自己的修身,只有我国传统定义的领导力才把修身放在外用之前的基础地位。的确,如果自己不注意修身养性,又怎么能领导好别人呢?一个品行不正的管理者怎么可能对下属有影响力呢?

哲人说: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。因此,从具体实践上说,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有良好的心态,方能做到内圣,内圣方能外王。

1)非凡的企图心

卡耐基说:企图心是将愿望转化为坚定信念与明确目标的熔炉,它将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和资源,带领你到达成功的彼岸。

不错,那些卓越的管理者无不具备非凡的企图心。

1949年,通用企业公司迎来了一个24岁的应聘者。当时该公司只有一个职位空缺,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职位,但年轻人表示:工作再棘手我也能胜任,不信我干给你们看!

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面试官决定录用这名年轻人后,曾对他的秘书说: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当通用汽车董事长的人。

不错,在刚进公司时,这位年轻人就对他的同事表示他要成为通用汽车的领导者。果不其然,后来这名年轻人竟真的成了通用汽车的领导者,他就是通用汽车前董事长罗杰史密斯。

取法乎上,得乎中也;取法乎中,得乎下也。一个人企图心的大小决定着他未来的成就。确实是这样,企图心可以强化一个人的信心,可以让其对自我未来的目标产生坚定感,可以激发其内心的无限潜能。

要想成为企业领导者,必须具备的一个特质就是企图心或者说志气。领导者的企图心不只影响自己的行动与态度,也关系着其所带领团队的成败。但是,只有良好的企图心是不够的,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管理者的企图心是什么。在工作场合,人们评价管理者工作的标准,是他们的行动、举措,以及做出的成绩。成功的管理者知道,应该把自己的企图心贯彻到工作实践中,而不是一个人在那里孤芳自赏。

2)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

一个人能否成功,决心和意志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。在任务和事业面前,没有下定决心的人,是很难取得卓越成绩的,陈安之在他的《绝不裸奔》中这样写道:

你为什么不成功?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心!

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?因为你还没有下定决心!!

你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功?因为直到现在你还没有下定决心!!!

如果说自信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,那么决心就是坚定自己一定要成功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尼采说过: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将无所不能。

作为管理者,你应该让上下左右都看到你的决心,有了它,你将无往不胜。

3)保持平常心

我们生存在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世界上,拥有一颗心很容易,但要有一颗平常心却是不易的。

云在青天,水在瓶是禅宗师父们最爱拿来启发学人的一句诗偈,其意指为人处世应该有一颗宠辱不惊、物我两忘的平常心。平常心也是管理者最难得的管理状态。

步步高总裁段永平在一次演讲中说过:我特别推崇平常心,这不仅对经营企业重要,在做任何事情时都特别重要。比如,在企业中,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围绕着你,面对这些诱惑就需要平常心。

一个组织、部门的生存发展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,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,福祸相随。企业管理者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福祸,不仅对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而且要做到对周围的人和事宠辱不惊,去留无意

4)懂得换位思考的同理心

所谓同理心,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,它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。在不同场合、对不同对象的运用时,又叫共感、同感、移情,又有着特指,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,进而做到相互理解、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。

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,在同样的时间、地点、事件,把当事人换成自己,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、去体谅他人。

英国有一句谚语: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,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。你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很多沟通上的问题,大都是由双方所处的不同立场、环境所造成的。如果能用同理心换位思考,事情很快就会得到解决。同理心是职场人际交往的基础,也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石。具备同理心的领导者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。

一个具备同理心的管理者,应该意识到以下几点:

第一,我怎么对待别人,别人就怎么对待我。

第二,想要他人理解我,就要首先理解他人。将心比心,才会被人理解。

第三,别人眼中的自己,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。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,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。

第四,只能修正自己,不能修正别人。想成功地与人相处,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,唯有先改变自己。

第五,真诚坦白的人,才是值得信任的人。

第六,真情流露的人,才能得到真情回报。

5)学会心态归零

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,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,第二次却不那么容易了,原因是不能归零。

及时归零,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。只有将自己心中那杯已长满青苔的死水倒掉,方能容纳新注入的清泉。而且,要不止一次地将杯子倒空,因为你每次学习所吸收的新东西,很快地又会将你心中的杯子装满。所以你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水库,时时不忘将杯内的水倒入水库中,使杯子随时可容纳新鲜的水源。

总之,不下山,你就不能登上更高的山峰;心态不归零,你就不能实现持续性发展。

作为一名管理者,整天忙忙碌碌,既要处理部门内部的各种矛盾,又要协调繁杂的外部关系,多数时间处于浮躁状态。在浮躁的心态下,不可能进行管理悟性的修炼。由此看来,先通过心态归零的方法去掉浮躁心态是管理悟性修炼的第一步。

据王石本人讲,登山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。他在讲述登山极限体验的感悟时说:我登过几年山我知道,登山的过程当中,一个个其实都跟孙子似的,一步一步哈着腰,背着东西,喘着气走,那是很不成样子的。

王石从前呼后拥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到登山时孙子似的感觉,这种落差就是归零,再加上他的濒死体验,会实现其心态的一种彻底调整。只有在这种归零心态下,他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悟,理解管理的本质。

版权声明
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,欢迎学习分享
“内圣外王”的管理心态:http://www.yipinaizhi.com/ym/6153.html

相关文章

人生百科 | 创业故事

本网站版权所有| 陕ICP备20000679号

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与本站联系,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,联系微信:F2225678